博文

《西游记》预言了五百年世界历史?

图片
  近日看了周星驰监制梦工厂制作的《美猴王》预告,恶评如潮,于是顺手翻了翻原著,突然发现非常有趣,有趣到从某些角度看,可以说《西游记》预言了其后五百年的世界历史。   ---------- 【 对照后五百年历史 】 ---------- 《西游记》写于 16 世纪中后期,此后 500 年,无论西方还是东方,从光荣革命到法国革命到辛亥革命到俄国革命,翻天覆地般的的变革,恰如美猴王大闹天宫。      天庭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皇庭 / 教廷      仙班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封建秩序      美猴王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自由主义,共产主义,个人主义。。。      金箍棒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欲望、资本、科技      花果山与天庭的战争            对应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法国革命,辛亥革命,俄国革命。。。      大闹天宫 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彻底干翻旧制度旧统序      如来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代表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至高者     ---------- 【 对照《圣经》 】 ---------- 再来对照《圣经》看,更有意思。        生死簿 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对应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生命册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启 20:12      蟠桃园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对应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伊甸园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创 2:8      蟠桃树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对应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生命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创 2:9      蟠桃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对应              生命树

艾塞尼的风

  昨夜星空今夜风,明日迷梦待惺忪。   昨天,想起康德的一句话,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。 今日,我望着昨夜的星空,想着明日的迷梦,不禁想问,这个世界会好吗? ——现实点吧,想那么多干嘛! 是啊,想那么多干嘛!有什么用呢? 但很多时候,人活得太过于现实,反而看不清心灵的方向。换句话说,麻木。   有多久没看过星星了?——啊?有什么好看的嘛? 道德到底是什么?——别跟我讲道德!去他妈的道德!   听多了这些话,心情越发麻木。这是一片名叫“理想”的旷野,除了沙土,还生长着一种植物,名叫“麻木”。 听多了这些话,人也容易忧伤。这是一座名叫“现实”的高山,这里所有的岩石只有一个称呼,名叫“现石”。   走过理想的旷野,登上现实的高山,举头上观不见星空。低头下望独见一深谷,名叫“恐怖”。平目远观,恐怖谷之尽头有一片海,名曰“死海”。   ---------- 【 一些真相 】 ---------- 公元 10 年,中东。旷野之边、高山之下、死海之滨,一座犹太会堂里,“麻木”的法利赛人和“现石”的撒都该人正在辩论,唾液纷飞、唇枪舌战。当然,还少不了希律党人竖立的耳朵。。。。再闹的地方,总有窃窃私语的人,哥哥西门好不容易才找到角落里的弟弟西庇太。   西门:快来帮忙,西庇太,干翻那几个撒都该傻波伊! ——干赢了又如何?   西门:来嘛西门,我的好弟弟 ——不去了,哥哥   西门:唉,这可不是你的风格 ——你要去你去吧,我开始觉得这些争论毫无意义。。。。   西门:怎么了,弟弟你自从从伯利恒求学回来就神神秘秘的,一点都没有了从前的锐气! ——不瞒你说,我没去伯利恒   西门:啊?那你去哪了? ——库姆兰 西门:啊!!!你给我出来,出去说出去说!(西门拉着弟弟西庇太出了会堂) 西门:库姆兰?你接触艾塞尼人了? ——嗯   西门:难怪!我知道他们,他们曾经是犹太教三大教派之一,苦修、禁欲。 ——他们确实会过苦修的生活,就像东方的苦行僧,他们会选择一段时间远离城市,在旷野生活,他们说那里更贴近造物主。他们的确主张禁欲,但不是强制性的,而是自愿。   西门:听说艾塞尼人禁食很久不吃东西,这是为了什么? ——禁食如同苦修和禁欲一

“斯人?是人?”事件的“超自然角度”分析

一个人记忆出现偏差不奇怪,但是,    一个班的人记忆出现偏差    一个学校的人记忆出现偏差    一座城市的人记忆出现偏差    一个省的人记忆出现偏差     一个时代的老师学生,几亿人的集体记忆出现偏差,可能么?——还真就出现了!   1       【事件背景】 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还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”?已经成为当下的大热点,从 9 月初到现在已经持续发酵 2 个月。那些笃信自己学的是“斯人也”的 70 、 80 、 90 后,居然找不出一本课本来支持他们的观点。 2022 年 10 月 28 日,知乎上的一篇文章《出大事了,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!》对此事件进行了汇总,并提出了大胆的超自然假设。 由于此事件离奇程度匪夷所思,已经超出常识性的认知,故本文后半部分主要从超自然的角度开脑洞,提供一些可能的思考。   2       【事件特点】 首先说一下该事件的特点: 1. 覆盖人群广泛 。        至少涵盖 70 后、 80 后、 90 后三个时代,数亿人。 2. 学习记忆深刻 。        多数人对此问题均脱口而出。(由于是背诵课文、必考题目) 3. 记忆清晰无重合 。        多数人的记忆要么是“斯”,要么是“是”,很少有“斯”“是”同时都有的印象。也就是说多数人,记忆是“斯”的,没有“是”的印象。记忆是“是”的,没有“斯”的印象。        极少数人记忆模糊,不记得是“斯”还是“是”。 4. 无“斯是通用”的课堂记忆 。        记忆为“斯人”的群体,没有老师讲过“是人也可以读成斯人”、“斯是通用”的课堂印象。如果课本与老师所讲不一致,老师一般会做讲解,就像讲到多音字或通假字一样。但无人存有这个记忆。        记忆为“是人”的群体,有这样的记忆。 5. 记忆违和感明显 。        记忆与现实冲突时,会产生明显的违和感。比如现在大讨论就是记忆违和感的表现。更有人二十多年前就有过这种体验,例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,她在初二前,通过书籍或影视作品(《一代女皇武则天》《包青天》)看到的是“斯人”,形成了第一学习记忆。当她再学习“是人”的课文时,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不适应,形成记忆的违和感。她说当时在课堂上学到这